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勞動法社保繳納規定,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
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用人單位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社會保險登記;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按照該單位上月繳費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應當繳納數額,繳費單位補辦申報手續后,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按照規定結算。
社保繳費一般要去社保經辦機構或者銀行等繳納。如果當事人有工作單位的,社保一般都是由用人單位給員工繳納。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繳納社保的,則需要去社保局申請繳納,或者可以在街道辦理社保,綁定一張銀行卡,每月自動扣費,或者按時繳納。
針對用人單位工資發放形式的多種化,職工在確定繳費基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從職工工資中直接代扣代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個調稅等,應納入繳費基數。
2.單位以現金或銀行存款形式支付給職工個人的交通補貼、電話補貼、午餐補貼、過節費以及支付高溫、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崗位的津貼,應納入繳費基數。
3.單位通過稅后利潤提成或分紅的辦法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應納入繳費基數。
4.實行底薪制的職工,根據營業額或經營業績提成取得的收入,應納入繳費基數。
5.實行業務承包或費用包干,單位不再報銷差旅費用的職工,其承包收入中的60%應納入繳費基數。
1、去社保局開戶。準備好開戶資料,去當地社保局開戶,一般找到社保局開戶服務窗口辦理。所需資料有: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1份(蓋公章)、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1份(蓋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正反兩面的復印件1份(蓋公章)、銀行開戶許可證復印件1份(蓋公章)
2、去社保局拿員工社保申報核定表。在確定公司繳納社保人員人數沒有變動的情況下,社會保險費申報核定表在每個月的15號之后去社保局拿。
3、去地稅局換稅收繳款書。拿到社保費申報核定表去地稅局貌似可以直接現金繳款、或者是刷卡,也可以去工行打錢繳款。
4、去公司開戶銀行繳款,去公司開戶銀行需憑稅收繳款書繳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