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應屆畢業生,即將畢業的學生。當一名學生進入其教育層次中的最后一學年的時候,這一年當中,該學生為應屆畢業生,即當年畢業。比如四年制本科的大四在校生,三年制專科的大三在校生,三年制高中的高三在校生等。
每年都會有一批企業的負責人奔赴國內的各大高校,發傳單、做面試,在校園里對應屆畢業生們待價而沽,也期待從中挖掘出若干良才;在招聘會上,也有一些企業對應屆畢業生們虛席以待。然而,畢業生們也總會發現,還有一些企業不僅巋然不動,從來不會出現在校園招聘會上,即使自己已經把簡歷遞上了門,也大都石沉大海。為什么企業對應屆畢業生會出現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一直都對校園招聘懷有特殊感情的楊楊是一家企業負責人。他所在企業每年一定會去校園招聘會,從未缺席。每期只要留下一個人,楊楊都覺得工夫沒有白費,這樣一個自己培養的人才,幾年之后一定可以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而事實上,這幾年他從校園招聘來的新員工,留下來的都有不俗的表現。
同是企業負責人,丁偉對校園招聘就有些冷淡。招聘時談得很好,到企業后卻處處不滿意,還不到半年,應屆生們就所剩無幾了。如今公司都通過社會招聘,尋找成熟的員工,雖然同樣面臨流失率的問題,但丁偉覺得比起校園招聘已經省心省力很多。
學生曉園表示,應屆畢業生如同一張白紙,企業可以畫出千里馬,也可能胡亂涂鴉。對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崗位培訓,幫助他們勝任企業中的崗位,不僅能體現一家企業負責任的發展態度,更能拴住畢業生們的心。從北方南下來深求職的黎小姐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她說,雖然新一代員工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有著不同于老員工的職業心態和訴求,但是,只有接納、了解、培養,才能與這一代求職者和諧共處,企業也才能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掌握先機。
在深圳有十余年招聘經驗的HR經理陳女士表示,任何一個群體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大可不必對眼下的應屆畢業生群體有任何褒貶。因為,他們年輕、有個性,所以,他們代表著新生的力量,具有充滿一切可能的塑造性。嘗試改變與他們相處的方式,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進步,他們將擁有無限潛力。就深圳的企業現狀來看,如果企業不去接觸他們、了解他們,就永遠留不住他們,這些年輕人也就永遠都不會有累積經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