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面試中,對于應試者而言,掌握語言溝通技巧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應聘教師的面試技巧,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一、必須有謙虛的品格
能夠通過筆試的面試者,大部分都很優秀,如果考生能端正自己的態度,認真準備,表現誠懇,加上自己優秀的能力,那么自然能給考官留下很好的印象;可是如果考生在面試過程中,表現的是一種妄自尊大,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別人都比不上的話,那考官幾乎不會買你的帳,試想,誰愿意招一個想在學校里面特立獨行、唯我獨尊舍我其誰,隨時可能跟同事和領導爆發矛盾,和家長造成誤會的“高冷”教師呢?所以,越是個人能力優秀的考生,越是需要謙虛謹慎的表達自己,讓考官既能了解你的能力,又讓考官被你的個人素養折服。
二、必須有細致的作風
面試前必須仔細研讀招聘簡章和招聘方案,認真研讀考前公布的考試公告與大綱,它會明確告訴考生關于考試的具體情況。其一,考生要明確考試的具體流程,包括報名條件,遞交流程和考試時間等,把需要上交的材料提前準備好,避免出現由于提供的材料不全或是材料上交不及時而錯過機會的情況。其二,考生對于考試題型尤其要認真分析和掌握,因為這代表著關于考試最準確的信息,考生若發現大綱中出現了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的題型和問題,一定要尋找資料或是其他的幫助,認真分析研究直到真正理解為止。
三、必須有精心的準備
面試的備課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如果考生在面試前沒有進行精心的準備,想要在短時間內順利流暢的寫完教案再完整的呈現出來幾乎不可能。所以,面試前,研讀真題,熟悉教材,實戰演練是考生需要攻克的三座大山。其一,真題是考生了解考試的最重要的窗口,通過研讀真題可以了解教師招聘考試的題型特點、難易程度等,發現自己的弱點所在,為自己在今后的復習當中掌握好側重點做好準備工作。其二,熟悉考試選用的教材也很重要。熟悉教材并不為押題,但是考生需要了解整本教材的結構,包括教材編排的風格和知識的前后聯系才能形成更清晰的知識框架,減少20分鐘備課的難度。其三,實戰演練是考生在備考階段非常重要的環節,包括限時備課,模擬試講(說課),通過發現備課以及真實試講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積累實戰經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必須有良好的臺風
面試時,臺風很重要,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雖然面試的時間很短,但是通過短短幾分鐘的表現,考官就能大概了解考生的授課風格和講臺魅力。一口響亮標準的普通話,不緊不慢地敘說,對教材有獨到而不偏頗的理解。學校需要具備優秀的授課能力和授課技巧,同時還具備舉止大方得體的老師,給學生樹立正面的榜樣,試想,如果考生準備不足聲音細小,邊翻書邊講課,聲音細小,氣場不足;還有部分考生十分緊張,手腳發抖、目光呆滯、不斷重復、板書字跡潦草,能獲得考官的青睞嗎?
一、女士
1.白襯衫+黑(深)色褲子或裙子
白襯衫簡單、大方,在生活中的使用率很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區在面試通知中明確要求考生穿白襯衫黑褲子,這樣顯得干練大方,而且腰身比較修長。
2.職業裝
一般來說以西裝或套裙最為合適,也最為穩妥。套裝不挑年齡,不挑膚色,顏色也不需要是流行色,黑色、灰色、棕色或深色條紋都可以。如果下身是裙子,請穿肉色的絲襪。
無論何種服飾,鞋子的顏色必須與服裝相配,不要穿太悶熱、太夸張的鞋子,鞋跟不要太高,走路不能發出響聲。
二、男士
這個時代,西裝已經成為男人參加所有正式場合的唯一選擇,也是最合適、最安全的服裝。關于西服的選擇和穿著給大家一些建議。
西裝一般分為三件套和兩件套,建議選擇三件套(一件大衣和一件西褲以及一件襯衫),顏色以深色為主,黑色、灰色、棕色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白色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考慮是否會給人以去參加頒獎晚會的感覺。
考生還應該根據考試季節注意西裝的材質和厚度,以及面料的透氣性和保暖性。夏季宜選擇純毛精紡面料,這種面料薄而透氣,表面光滑,光澤自然柔和,身骨結實,不易起皺。冬季宜選擇華達呢、駝絲錦等質地優良的天然纖維,這種材質的西服手感好,不易起球,彈性好,穿著合體,不變形。
1.前后指代清楚
口語和書面語不一樣,口語可以大量使用代詞,而讀者也有足夠的視覺空間來理解語境,因此,代詞的使用并不重要。
而且口語表達速度很快,如果代詞用得過多,考官就很難根據上下文來分清指代關系,特別是口語中的“他”、“她”、“它”等,更是分不清。
所以應試者為了避免考場上的指代不清所造成的誤解,可以少用“他”、“她”、“它”等名詞,盡量用“名字”。
2.避免表達模糊不清和前后歧義
面試回答考官提出的問題時,如果沒有事先交代,那就千萬不要使用簡稱或簡化某些名詞,否則很容易讓考官誤解或使考官覺得模棱兩可。如某應試者講述了大學期間的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動,他成功地開展了大學生勤工儉學,初步體會了大學生創業的感覺。
因為這位應試者用“青年志愿者活動”來指代“勤工儉學活動”,所以,考官們認為他所說的內容模棱兩可,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歧義用語。
3.情節敘述需提供確切信息
一些應試者在回答問題時并不緊扣題目,只是簡單概括。比如,當被問及對過去某件事的疏忽有何認識時,應試者回答說:“有一次我做了一件錯事,我覺得…”,這樣的回答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所以是毫無意義的。
4.不要隨意省略主語
我們平時的口語可能很隨意,談話雙方都能理解的時候,往往會省略主語,比如:“昨天去哪兒了?”。
但是考場上,即使雙方都能理解,最好還是不要隨意省略主語。應試者在面試時應使用比較正式的口語,特別要注意不要省略對考官的稱呼。
5.在話題末尾做一個小結
對某些時間、空間、邏輯結構不明顯的敘述,或較長的段落,應試者可以在話題末尾做一個簡短的總結,給考官一個清楚而完整的印象。
(一)面試中,忌不良用語
1.急問待遇
“你們的待遇怎么樣?”“工作還沒干,就先提條件,何況我還沒說要你呢!”談論報酬待遇無可厚非,只是要看準時機,一般在雙方已有初步意向時,再委婉地提出。
2.不合邏輯
考官問:“請你告訴我一次失敗的經歷。”“我想不起我曾經失敗過。”如果這樣說,在邏輯上講不通。又如:“你有何優缺點?”“我可以勝任一切工作。”這也不符合實際。
3.報有熟人
“我認識你們單位的 ”,“我和是同學,關系很不錯”等等。這種話主考官聽了會反感,如果主考官與你所說的那個人關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這話引起的結果就會更糟。
4.本末倒置
例如一次面試快要結束時,主考官問面試者:“請問你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們嗎?”這位面試者欠了欠身,開始了他的發問:“請問你們單位有多大?競聘比例有多少?”參加面試,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像這位面試者,就是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提出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應當提問的范圍,使主考官產生了反感。
5.不當反問
主考官問:“關于工資,你的期望值是多少?”面試者反問:“你們打算出多少?”這樣的反問就很不禮貌,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
(二)面試中,忌不良習慣
面試時,個別面試者由于某些不拘小節,因而破壞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試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敗。面試中應注意的日常習慣主要有:
手 這個部位最易出毛病。如雙手總是不安穩,忙個不停,做些玩弄領帶、挖鼻、撫弄頭發、掰關節、玩弄考官遞過來的名片等動作。
腳 神經質般不停晃動、前伸、翹起等,不僅人為地制造緊張氣氛,而且顯得心不在焉,相當不禮貌。
背 哈著腰,弓著背,似一個“劉羅鍋”,考官如何對你有信心?
眼或驚慌失措,或躲躲閃閃,該正視時,卻目光游移不定,給人缺乏自信或者隱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印象,容易使考官反感;另外,死盯著考官的話,又難免給人壓迫感,招致不滿。臉或呆滯死板,或冷漠無生氣等,如此僵尸般的表情怎么能打動人?要記住,一張活潑動人的臉很重要。
行其動作有的手足無措,慌里慌張,明顯缺乏自信;有的反應遲鈍,不知所措,不僅會自貶身價,而且考官會將你看“扁”。